医学教育网: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十大品牌教育机构!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辨证论治 > 中医儿科 正文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中医儿科

2014-04-16 16:15

【概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近年研究,发现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升高,因此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本病属中医“血证”范畴。

【病因病理】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两者均可导致血不循经,溢于肌肤,发为紫癜。小儿形体不足,气血未充,卫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入侵,热伏血分,内搏营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络伤则血溢,血不循经,渗于脉外,留于肌肤,发为紫癜。疾病反复,则可阴血受损,或心脾受损。阴血受损测生内火,阴虚火旺,血随火动,伤及血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成紫癫。心脾受损,心生血,脾统血,心脾气虚,生血受碍,统血失职,血失所附,不能循于脉内,溢于脉外,发为紫癜。若病情迁延,日久渐见脾肾之阳受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导致真气亏损,生血有碍,则紫癜也会反复发作,不易痊愈。

【诊断要点】1.起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或血肿,一般不高出皮面。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下肢较多。鼻衄、齿衄最多见,呕血、黑粪也有发生,偶有血尿。

2.本病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年龄较小儿童,在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病程在6个月以内,预后较成人良好;慢性型多见于较大儿童,病前无明显病毒感染史,病程迁延数月至数年,出血症状较轻,易反复发作。

3.化验 血小板计数减少,小于50X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相关血小板抗体(PAlgG、PAIgM)及相关血清补体(PAC3)升高。束臂试验阳性。

转发分享:
分享到: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