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基础医学理论 > 病理学 > 正文

血栓的形成

2009-06-19 16:18 医学教育网
|

  一、血栓概念

  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

  1.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2.血流状态的改变。

  3.血液凝固性增加。

  三、血栓的类型

  (一)白色血栓

  多发生于心瓣膜、心腔内、动脉或静脉内血栓的起始部,形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

  肉眼:灰白色小结节,表面粗糙质实,与发生部位紧密粘着。

  镜下: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素构成。

  (二)混合血栓

  血栓头部形成后,致其下游血流减慢和漩涡,从而再形成一个血小板凝集堆,在血小板

  小梁之间,血液发生凝固,纤维素形成网状结构,其内充满大量的红细胞,此过程交替进行,形成灰白与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称为层状血栓,即混合血栓。

  肉眼:与血管壁粘连,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镜下:淡红色的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和小梁间由充满红细胞的纤维素网所构成,血小板小梁边缘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粘附。

  (三)红色血栓

  随着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管腔,使下游血流停止致血液凝固,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肉眼:呈暗红色、湿润、有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经过一段时间,变得干燥、无弹性、质脆易碎,可脱落形成栓塞。

  (四)透明血栓

  最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其发生于微循环的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素构成,又称为微血栓或纤维素性血栓。

  四、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一)血栓的结局

  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

  (二)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血栓形成对破裂的血管起堵塞裂口和止血的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是对机体有利的一面。但多数情况下血栓形成对机体则造成不利的影响。

  1.阻塞血管。

  2.栓塞。

  3.心瓣膜变形。

  4.广泛性出血。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距离2024医师技能考试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