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针灸推拿 > 刺灸法 > 正文

刺法的起源与发展

2014-11-12 14:13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技能准考证打印>> 技能考前准备须知>> 技能考前直播>>
技能实战模考>> 技能冲刺干货>> 技能成绩查分>>

刺法的起源与发展:

随着针具的不断变革,针刺的方法也不断发展。早期的医学著作《内经》总结了上古以来的针刺方法,其论述颇为精辟和全面。在刺法方面,提到了九刺、十二刺和五刺等;在补泻手法方面,提到了徐疾补泻、呼吸补泻、捻转补泻、迎随补泻、提插补泻和开阖补泻等,为后世针刺手法奠定了基础。继而《难经》又有所阐发,强调了针刺时双手协作的重要性,对后世影响颇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唐宋时期,在针刺手法方面一直继承《内经》和《难经》之说。到了金元时期又提子午流注按时取穴的时间针刺学说。窦汉卿的《针经指南》创立了“针刺十四法”,目前大部分仍具有实用价值。明初陈会的《神应经》提出了“催气手法”,现仍适用于临床。徐风的《金针赋》又提出了一整套的复式补泻手法,对“烧山火”和“透天凉”也做了系统的论述。其后,高武的《针灸聚英》、汪机的《针灸问对》记载的针刺手法,都是在《金针赋》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撰成。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又汇集了明代以前有关针刺手法的精华,提出“刺有大小”,有“大补、大泻”,“平补、平泻”,“下针十二法”和针刺“八法”。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