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 > 医学万花筒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广东药学院生物技术

2015-01-30 13:54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广东药学院生物技术:

问:广东药学院生物技术哪里找?哪里可以找到广东药学院生物技术?

答:医学教育网小编很荣幸为您解答问题,请参考!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系成立于2008年,是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响应国际、国内社会经济需要以及进一步拓展学科门类以求均衡发展的产物。随着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逐渐耗尽以及人口增长和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压力,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生存危机,而在全球范围内以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崛起则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和日常生活方式正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为应对这一转型,加强上述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成为新形势下各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一个重要方向,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系定位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等领域的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重点发展能源生产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的生物技术,并以上述专业理念为指导,积极跟进国家产业政策,实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前瞻视野、专业娴熟、市场契合的应用型人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系已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并配备有学科门类齐全的教师团队、专业化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体系:不断优化逻辑合理、衔接一致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展并不断完善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特色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全方位融合,营造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学教相长的良性氛围,打造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支撑平台。大胆探索和推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以激发兴趣为主轴、以课题参与(课程设计型及探索型实验、学生和教师科研课题)为手段、以团队合作(课程学习小组、课题实验小组)为形式、以创新设计(自行设计实验、组装实验装置、优化现有实验方案)为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参与、团队协作以及敢于挑战的“企业家”精神。

主要课程包括如下:

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医药数理统计、物理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专业课程: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态学、能源植物学、生物能源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

二、特色实践教学:通过统筹《生物能源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两门专业特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并整合《生态学》、《微生物学》以及《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相关内容,开展“能源环境立体跨课程综合性大实验”。该实验流程为:环境废弃物(城市污泥、有机垃圾等)——>微生物、蚯蚓生物降解——>微藻培养——>生物柴油生产。该实验教学的相关装置和实验方案大部分由学生自主设计、操作和日常维护,这对学生的理论应用、实践认知、创业设计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教育网整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充分掌握本专业方向的核心理论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实践奠定基础。该实验教学平台不仅可以应用于学生相关实验课程的学习、观摩,而且可以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实践基地。在各学年、各层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教学历史档案逐步实现“滚动发展、逼近最优”的实践教学目标。

三、教学团队:本系教学团队共8人,平均年龄31岁,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6人,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2人,全部来源于“211”重点大学。作为教学一线的执行单元,教学团队的建设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梯队的培养外,我们更强调将团队建设的重点聚焦到一线教师的专业所长、学术兴趣以及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业务素质的培育上来。在培养过程中,紧紧围绕“生物能源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加强各门课程教师间的交流、协作,做到每位教师能够准确定位其负责课程与其他课程知识点间的衔接点和融合点,通过不断梳理和优化,能够从整体上制定逻辑一致、衔接流畅的核心知识内容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各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并细化到教案、讲稿。通过集体备课、互听讲课以及到外学习、观摩和培训的方式加强教学团队业务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新的教学理念的树立和教学方法的学习;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及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努力做到“紧跟学科发展不脱节,理论与实践不脱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不脱节”。根据各专业教师的专长和研究兴趣,群策群智,紧紧围绕“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积极寻求各自的“抓手”以求形成最大的合力,使得本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保障。已形成本系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具体包括:

(1)能源与环境生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

(2)能源与环境相关生物的功能基因研究及应用;

(3)生物反应器装置设计和工艺研究。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