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信息综合 > 医学网论坛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为救生的心灵--[护理文苑]

2005-09-12 14:12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0多年前,当我从医学院的大门走进医院的时候,一段故事常常激励着我和我的同学们。那是在我们的毕业典礼上,老师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在退潮后的大海边,许多小鱼因为未能跟上潮水而滞留在小水洼里,再过几个小时,它们就会干涸而死。一个小男孩沿着海边,抓起一条条小鱼扔到海里。一名游客说:“别扔了,这么多小鱼,光靠你一个人是捡不过来的,而且又有谁在乎呢?”小男孩捡起一条小鱼说:“这条小鱼在乎。”他又捡起另一条小鱼说:“这条小鱼也在乎。”老师讲完故事后,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请你们记住,你们可能救不了所有的人,但你们可以尽自己的所能,去拯救你所能救的人,因为这条小鱼在乎,另一条也在乎。”求生是一切生命的本能,对小鱼如此,对人也是如此。   参加工作后,为了“这条小鱼在乎,另一条也在乎”。我上班时 努力跟着老师学,下班后自己偷偷地练,拿枕头当病人,弄的枕头千疮百孔,早到、晚退,认真工作了1个月,适应了新的环境,我的聪明和热情逐渐赢得了病人和同事们的赞誉。   日子无声而迅速地滑落,不变的是每天的铺床、打针、发药,小 心的执行医嘱,而变化的是各种各样的病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病重的,病轻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两年多。时间久了,虽然表面仍是热情服务,别人看不出与刚工作时有何差别,但自己的内心却不能感到对工作刚开始的那种激情和热烈,工作显得有些苍白。   就在这时候,一件平常的事情发生了。1996年的秋天,科里收治 了一位脑外伤病人,入院时神志清楚,一般情况良好。第三天早上,我和年纪较大的吴老师一起为病人扫床时,病人坐在那里很“安静”,但床上被褥乱作一团,床单也皱褶不平,而且破了好几处。我习惯性地把床单撤下来,随手扔进污物袋内,拿了一个新床单铺上,走向下一张床。吴老师没有走,问陪床:“昨晚病人睡觉怎么样?”听到吴老师问话,我重新回到这个病人身旁。陪床说:“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头痛,辗转不安,床单也抓破了。”吴老师听他说完,立即呼唤病人,结果迟迟不应,拿手掌在病人眼前晃,病人还是处于木讷状态。吴老师吩咐我拿手电,扒开病人的眼皮,发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吴老师说可能是硬膜外血肿,让我马上报告医生,她自己快速给病人做了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证实为急性脑硬膜外血肿,做了血肿清除。病人痊愈出院时,病人及家属对吴老师感激涕零,拉着吴老师的手迟迟不松开。一直重复:我家就我一个能挣钱的,救了我,等于救了我全家。事后,我由衷地对吴老师说:“您真厉害啊!观察仔细,判断准确。”吴老师笑笑对我说:“其实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一下,也会发现这个问题。送你一段话:‘一个理论基础扎实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会很注意观察,在感知某一对象时会具有强烈的惊异感,能从习以为常的平凡中看出非平凡的异常。’这也是体现自己工作价值的所在啊!对每一个生命我们都要珍惜,我们面对的只是某一个病人,但具体到病人自己,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牵扯到与他相关的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我听着,不由自主地点头。   现在各个领域都推崇人文关怀,可这需要良好的专业基础。南丁 格尔曾说过:“护理,是精细艺术中最精细者。”人文关怀应该渗透于护理的各个环节。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这就要求我们新老护士不断地加强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我们的护理技术。   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生命的守护神,而现实中生命是那么 的脆弱,就像大海上飘摇的小船。人就像在大海中的小鱼,对于自己宝贵的生命,你在乎,我也在乎,大家都在乎。护士姐妹:为了“这条小鱼在乎,另一条也在乎”努力吧!
相关新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