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公共卫生知识 > 公共卫生理论 > 流行病学 > 正文

病因判定标准

2014-01-07 16:21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技能准考证打印>> 技能冲刺干货>> 技能成绩查分>>

病因判定标准:

(1)关联的时间顺序: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前因后果时间关系。前瞻性设计(队列或实验研究)在确定前因后果时间顺序上最佳,回顾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次之,横断面设计较差。

(2)关联的强度: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越大,是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是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一般指分类资料的相关。

(3)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看成是针对等级或连续性变量资料的关联强度。

(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可以看成是针对集团资料的关联强度(生态学相关)。

(5)关联的可重复性:研究的关联能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重复,则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

(6)关联的合理性:客观上同现有的理论知识不矛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主观上能为评价者的信念所接受。

(7)终止效应:怀疑病因自然或人为去除(下降),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终止效应对因果论证的强度较高。

(8)关联的“特异性”: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从病因必要性含义看,特异性优势是多余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此,特异性不符合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应当放弃。一个病因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或部分达到第1,2(或3、4)条标准(前因后果、广义关联强度),如果符合第7条标准(终止效应)则更好;第5,6条标准(重复性、合理性)是对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

执业医师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免费领取

网校内部资料包

立即领取
考试辅导
直播课
【直播回放】2021公卫医师基础摸底测试
2021公卫医师摸底测试

直播时间:1月28日

直播内容:2021公卫医师摸底测试

针对人群:所有人群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