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辨证论治 > 中医内科 > 正文

出血性中风的概述/诊断要点/病因病理

2014-01-05 14:20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技能准考证打印>> 技能考前准备须知>> 技能考前直播>>
技能实战模考>> 技能冲刺干货>> 技能成绩查分>>

【概述】

出血性中风是指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实质出血。

绝大多数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症伴有脑内小动脉病变――变性、坏死而形成微动脉瘤,在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破裂而出血,出血后在脑实质内形成一种急性占位性损害。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偏瘫,语言和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病理体征。按其病理改变可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类。出血性中风的病人约有80%发生在大脑半球,而其余20%发生在脑干和小脑。产生本病的常见诱因有情绪激动、气候变化、腹内压增高(如用力解大便)等。本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很高,存活者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出血性中风属中医“中风”、“偏枯”、“血瘀证”等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有内因外因之分: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形成风、火、痰、瘀等病理产物,是本病发病的内因;五志过极,饮食不节,劳伤过度,气候骤变等是本病发病之外因。内外两因相合,致气血逆乱,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脑内而发病。

病理变化为年老体衰,气血亏虚,气血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愤怒,饮食不节,寒温失调及操劳过度等,均可致肝肾阴虚,肝阳暴亢,阳化风动,气血逆乱的病理状态。内风或逆乱的气血上冲脑部,并溢于脉外,脑髓受损,而出现舌强语蹇,肢体偏瘫,或神志昏蒙等。气血升降逆乱是出血性中风的主要发病机制,病机要点为气血痰火随风上涌,络破血溢,闭塞元神。

【诊断要点】

1.大多数在50岁以上发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常在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时发病;常有头痛,呕吐,偏瘫等症状。

3.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意识模糊进入昏迷状态。

4.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

5.头颅CT或MRI检查呈出血病灶。

6.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可有精神症状,主要体征是脑膜刺激征(如深昏迷但不明显),眼底检查可有视神经水肿,视网膜出血。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