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十大品牌教育机构!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辨证论治 > 中医诊断 正文

肝硬化的病因|中医诊断

2014-04-16 15:06

【概述】肝硬化是一种慢性全身消耗性疾病,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反复损害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病变。其病理特点是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有再生小结节形成,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假小叶形成,导致肝脏逐渐变硬、变形而成为肝硬化。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症状轻,主要症状特征为肝区不适、纳差、腹胀、乏力、肝脾肿大等;失代偿期肝脏缩小,质硬,临床症状加重,并可有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腹水、浮肿、消化道出血、贫血、肝昏迷等出现。肝硬化属中医的“鼓胀”、“疤瘦”、“积聚”等范畴。

【病因病理】本病病位在肝脏,其形成与肝、脾、肾等三脏关系密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嗜酒无度、感染蛊毒、黄疽日久等病因,均可引起肝郁气滞,脾虚失运;肝郁气滞日久可致血瘀;脾虚湿停日久可致肾亏,最后伤及肾阴肾阳,最终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在肝、脾、肾三脏,标实为气滞、血瘀、水聚。

【诊断要点】1.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营养失调及酗酒等病史。

2.肝功能代偿期症状较轻,可有肝区不适、乏力消瘦、食欲不振、胸胁胀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肝脾肿大、面色萎黄或灰黯。

3.肝功能失代偿期上述症状加重,并可有肝质地较硬已先大后小、腹水、胸水、出血倾向及贫血、黄疽、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腹壁静脉曲张。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肝性昏迷等出现。

4.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部分阳性;脾亢时可见白细胞和血小板均降低,并以血小板降低尤为明显。

5.X线食管吞钡检查显示食管静脉曲张。

6.超声波检查可助诊断。

7.肝CT、肝MRI、肝组织活检对确诊有价值。

转发分享:
分享到: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