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北京正保医教科技有限公司

苹果版本:8.7.11

安卓版本:8.7.1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辨证论治 > 中医儿科 > 正文

疹后阴伤-中医儿科

2014-06-13 15:18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疹后阴伤

证候:丹痧布齐后1-2天,身热渐退,咽部糜烂疼痛减轻,或见低热,唇干口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津,苔剥脱,脉细数。约一周后可见皮肤脱屑、脱皮。

分析:邪毒渐清,阴液耗损。痧毒外透,壮热耗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阴虚内热,故见低热留恋;疹后肺胃阴津耗伤,故口干、唇燥,干咳;胃阴亏损,脾胃不和,故食欲不振,舌红少津,舌苔剥脱;阴津亏耗,皮肤失润,故皮肤干燥脱屑。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沙参、麦冬、玉竹清润燥热而滋养肺胃之阴液;天花粉生津止渴;甘草清火和中;扁豆健脾和胃;桑叶清疏肺中燥热。

若口干、舌红少津明显者,加玄参、桔梗、芦根以增强养阴生津,清热润喉作用;如大便秘结难解,可加知母、火麻仁清肠润燥;低热不清者,加地骨皮、银柴胡、鲜生地以清虚热。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1
  • 2
  • 3
  • 4
  • 5
  • 6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历年考点
应试指导
仿真试卷
思维导图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