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口腔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邵启轩】2019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精选课程讲座——心身疾病

2019-01-11 16:54 医学教育网
|

关于由邵启轩老师主讲的2019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精选课程讲座——心身疾病,相信很多备考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会感兴趣,医学教育网小编将相关课程讲义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备考提供帮助。

第一节 心理应激与应对

一、心理应激的定义、原因与反应

(一)心理应激的定义

心理应激是人对外界环境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知、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二)心理应激的原因

1.社会性应激源

包括各种生活事件、日常困扰、重大变故和文化冲突等。

2.职业性应激源

指与工作有关的应激源。

3.环境性应激源

包括各种特殊环境、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

4.心理性应激源

如挫折与心理冲突。

(三)应激的反应

1.应激的心理反应

(1)认知反应:

轻度的应激:增强感知能力,活跃思维。

强烈的应激:产生不良影响

导致如感觉过敏或歪曲、钻牛角尖、思维或语言迟钝或混乱、自治力下降、自我评价降低等现象。

(2)情绪反应:

应激可导致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

焦虑是心理应激最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提高人的警觉水平,有利于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但过度的焦虑则会破坏个体的认知能力

(3)行为反应:

“战”或“逃”两种类型

①“战”表现为接近应激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②“逃” 表现为远离应激源的防御行为。

③不“战”也不“逃”的行为,称为退缩性反应,表现为顺从、依附和讨好,与保存实力和安全需要有关

适应不良的行为性应激反应包括:

逃避与回避

退化与依赖

敌对与攻击

无助与自怜

物质滥用

(4)自我防御反应:

指借助于自我防御机制来应对环境的挑战,将自己与环境刺激的关系稍作调整,以减轻应激所引起的紧张和内心痛苦。

自我防御反应举例:否定作用

否定存在或者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

2.应激的生理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信息接受、整合,传递至下丘脑,下丘脑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增加心、脑、骨骼肌的血流供应。

同时,下丘脑分泌的神经激素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导致皮质激素水平升高。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长期的或强烈的应激反应会引起心身疾病和心理障碍。

君子不刑不发

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

三、应对心理应激的反应与应对的方法

(一)应激心理反应的中介和调节机制

1.应激源对应激心理反应的影响

2.认知评价

对同一类应激源的反应可因个体对其的认知、评价、体验和观念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

3.人格

内向型性格的人在应激状态下多表现为冷静、沉静或压抑,而外向型性格者则多表现为愤怒、痛苦或高兴。

4.社会支持

应激状态下个体受到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心理上和物质上的支持或援助。

5.应对风格

只有恰当评估应激事件和自己的应对风格和能力,并能合理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才能较好地适应和应对应激源。

(二)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1.消除、逃避或回避应激源。

2.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常常要降低期望值。

3.增加对刺激事件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4.提高自身应对能力与经验。

5.采用自我防御机制。

6.学会放松和自我调节。

7.取得社会支持和安慰,利用各种有效的应对资源。

8.请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给予帮助,必要时选用适当药物。

第二节 心身疾病概述

心身疾病的概念

一、心身疾病的定义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狭义的心身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广义的心身疾病

也包括了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功能性障碍。

外科心身疾病:全身性肌肉痛、书写痉挛、外伤性神经症、阳痿类风湿关节炎

妇科心身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

儿科心身疾病:心因性发热、站立性调节障碍、继发性脐绞痛、异食癖。

眼科心身疾病:原发性青光眼、中心性视网膜炎、眼肌疲劳、眼肌痉挛等。

口腔科心身疾病:复发性慢性口腔溃疡、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特发性舌痛症等。

耳鼻喉科心身疾病:梅尼埃综合征、咽喉部异物感、耳鸣、晕车等。

皮肤科心身疾病:神经性皮肤炎、皮肤瘙痒症、圆形脱发、多汗症、慢性尊麻疹、牛皮癣湿疹、白癜风。

其他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如癌症、肥胖症等也属于心身疾病。

(二)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1.心理动力理论(强调潜意识冲突导致疾病)

2.行为学习理论(社会环境致压力大,BP↑)

3.心理生理学理论(心理神经中介途径、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和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

二、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要点

1.有明确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学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2.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并且与上述改变构成因果关系。

3.排除神经症、精神病和理化、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疾病。

(二)心身疾病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躯体症状

2.寻找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3.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4.关注疾病症状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

(三)心身疾病诊断程序

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

3.心理学检查

第三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

一、情绪与心身疾病

心理紧张刺激

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糖尿病、癌症等发病率的增高有一定的关系。

心理上的丧失感对于健康的危害最大。

这种丧失感可以是具体的事或物,例如亲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丧失感,例如工作的失败等。

二、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

A型行为:

争强好胜,雄心勃勃,积极工作而又急躁易怒,即具有时间紧迫感、竞争、敌对倾向等特征。

A型行为类型---冠心病有密切联系

B型行为:

悠然自得,容易满足,随遇而安,无时间紧迫感,不争强好胜属。

C型行为:

不善于表达宣泄焦虑情绪、压制本该发泄的情绪。过分屈从克制、姑息迁就、忍耐、依顺。在相似的不幸事件中容易产生更多的失望、悲伤、忧郁等情绪

C型行为类型-----肿瘤

三、社会环境与心身疾病

(一)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

如战争、空袭、社会动乱可引起人们罹患各种心身疾病的可能性增高。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士兵曾有整个连队突然患应激性胃肠溃疡的情况;又如当社会大动乱时,妇女月经失调的人数增多。

(二)生活事件与疾病的相关研究

生活变化可以避免单调、乏味,激励人们采取行动以适应新环境。

如果生活变化过大、过多、过快和持续过久,就会造成适应的困难,引起严重的心理应激,甚至损害健康。

编辑推荐:

【新征程福利】2019年口腔执业医师精选课程讲座 限时0元抢购

致口腔圈的你:拿到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是人生重启的第一步

越努力越幸运!口腔执业医师过考学员经验分享

以上是“【邵启轩】2019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心理学精选课程讲座——心身疾病”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现网校推出99元口腔执业医师精选课程,0元免费抢购活动,详情查看>>

医师资格公众号

距离2024口腔技能考试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鸿 儒 口腔执业医师 《口腔解剖生理学》 免费试听
    24口腔医师新版教材及复习策略

    穆晓汐老师 04月03日 19:00-21:00

    入口
    24口腔医师技能30天冲刺规划

    穆晓汐老师  04月23日 19:30-20:30

    预约
    免费资料
    口腔医师 备考资料包
    复习经验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科目特点
    立即领取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