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临床医学 > 儿科学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高热的概述及病因

2019-04-01 19:54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高热的概述及病因这一概念相对许多人来说都不太了解。下面医学教育网小编将为大家解答相关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高热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High Fever)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肛温虽比腋温准确,但因种种原因常以腋温为准。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0℃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其概述如下: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其前部为散热中枢,后部为产热中枢,这两种调节中枢机能彼此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小儿年龄愈小,体温调节中枢机能愈不完善,可致体温升高。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受到限制,故天气炎热时,也可致体温增高。

发热与病情轻重有时不一定平行。婴幼儿对高热耐受力较强,即使体温高达40℃,一般情况仍相当好,热退后很快恢复。相反,体弱儿、新生儿即使感染很严重,体温可不高甚或不升。年长儿体温较稳定,若体温骤然升高,全身情况较差,常常反映有严重疾病存在。

热型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和双峰热等,在一定范围内,热型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小儿对疾病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其热型的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加之,近年来抗生素与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于临床,热型随之发生变化,因而热型的特点,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已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可使吞噬细胞活动性增强,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内酶的活力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抵御疾病的侵袭,促进机体恢复。因此,如发热不是太高,一般情况尚好,不应盲目或急于降温治疗。但是发热过久或高热持续不退,对机体有一定危害性。可使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致酮血症,发生自身蛋白质的破坏而致消瘦,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等,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加重病情,影响机体恢复,因此应尽快查明原因。

其病因如下:

急性高热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 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 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长期高热

1.常见病 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2.少见病 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

高热是一些疾病的前驱症状,引起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性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如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及皮肤感染等,后者主要由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热、血清病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疾病所引起。

生理反应

发热是人体患病时常见的病理生理反应。不同的疾病,在发热时常有不同的其他症状,大体地说有如下几种情况:

1. 发热伴寒战,可能是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或败血症等。

2. 发热伴咳嗽、吐痰、胸痛、气喘等,可能是肺炎、胸膜炎、肺结核或肺脓肿。

3. 发热伴头痛、呕吐,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4. 发热伴上腹痛、恶心、呕吐,可能是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等。

5. 发热伴下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

6. 发热伴右上腹痛、厌食或黄疸等可以是病毒性肝炎或胆囊炎。

7. 发热伴关节肿痛,可能是风湿热或败血症等。

8. 发热伴腰痛、尿急、尿刺痛,可能是尿路感染、肾结核等。

9. 发热伴有局部红肿、压痛,可能是脓肿、软组织感染等。

10. 间歇性发热伴寒战、畏寒、大汗等,可能是疟疾或伤寒等病。

11. 发热伴皮下出血及粘膜出血,可能是流行性出血热、重症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或急性白血病等。

以上是高热的概述及病因的相关内容的介绍。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欢迎关注医学教育网。

2017临床医师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