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更新解读

2012-09-04 16:02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新增加了三个内容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指南

    NCCN 指南推荐的治疗原则。(1)早期病灶,首选减低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剂量(RI)。若EBV 阳性,可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有效患者,可继续RI 以及监测EBV 负荷量;如疗效不佳,可给予利妥昔单抗,同时监测EBV 负荷量。(2)多形性PTLD,系统性病变患者首选RI、利妥昔单抗单药或免疫化疗。若EBV 阳性,给予更昔洛韦;局限性病变患者,可局部放疗、手术切除或单药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患者继续RI 并监测EBV,或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无效患者可考虑入组临床试验、或EBV 特异性细胞毒T 细胞免疫治疗(如果系EBV 相关性)。(3)单形性PTLD,可选择RI、或免疫化疗、或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如果RI 一线治疗无效,可尝试利妥昔单抗治疗或免疫化疗;如果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无效,可选择免疫化疗、临床试验、或EBV 特异性细胞毒T 细胞免疫治疗(如果系EBV 相关性)。(4)经典霍奇金型PTLD,参考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指南。

    PTLD 的推荐免疫化疗方案:R-CHOP、R-CHOEP、R-CVP.利妥昔单抗对PTLD的有效率达90%.

    NKTCL 诊疗指南更为详尽

    鼻型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NKTCL)(1)诊断方面:鉴于此型淋巴瘤病灶易出现局部坏死,特别强调应反复多次活检、在病灶边缘区取组织活检、即使在看似无明显受累的区域也应该多点活检,以免漏诊误诊;骨髓穿刺涂片的阳性率不高,罕见异常淋巴细胞聚集。如果骨髓EBER-1阳性可诊断为淋巴瘤骨髓受侵。可见嗜血细胞现象;EB病毒负荷量对于确诊NKTCL、监测疾病进程和预后有重要作用,EBV病毒血症间接提示疾病持续存在。

    (2)新推荐NKTCL 的不良预后因素,包括:年龄>60 岁,B症状,ECOG≥2,LDH升高,局域淋巴结受累,肿瘤局部侵及(LTI)或侵及骨、皮肤,Ki-67 指数高,EBV DNA滴度≥6.1×107/ml.

    (3)治疗原则:对于上呼吸消化道的局限性NKTCL,早期放疗对于改善总生存(OS)和无疾病生存(DFS)具有重要价值,推荐剂量≥50 Gy;综合治疗模式推荐同步放化疗(CCRT),如50 Gy 局部放疗联合3 周期DeVIC 方案(地塞米松+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卡铂),或者40~52.8 Gy 局部放疗+顺铂30mg/m2/周,后续再给予3 周期VIPD 方案(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顺铂+地塞米松)。联合化疗仍然推荐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方案,如SMILE方案。

    新提出NHL的放疗原则

    (1)放射野:选择受累野(IFRT)和缩野放疗(reduced-IFRT)。

    (2)结外病灶:对于结外器官,放射野仅涵盖受累器官本身,如胃MALT 淋巴瘤的放射野仅为全胃,腮腺放疗仅包括一侧全部腮腺,骨或椎体放疗仅包括受累部位及边缘,不包括周围未受累的淋巴结。

    (3)淋巴结病灶:通常选择IFRT 放疗,除非高度怀疑周围淋巴结受累才可选择局域野或扩大野放疗。如果放疗作为首选治疗,推荐IFRT 或缩小受累野(即累及的淋巴结)放疗。对于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后的巩固放疗范围可涵盖初始的受累淋巴结,但是纵隔、腹盆腔的放射野范围仅限于化疗后的病灶横径大小。

    (4)放疗剂量:滤泡性淋巴瘤(FL)24~30 Gy,大肿块推荐36 Gy;胃MALT 淋巴瘤30 Gy,其他器官24~30 Gy;早期套细胞淋巴瘤(MCL)30~36 Gy;DLBCL化疗后达CR 的巩固放疗剂量30~36 Gy,而对于PR 患者的残留病灶推荐剂量为40~45 Gy;晚期低度恶性淋巴瘤(FL,SLL,MZL,MCL)的姑息小放疗,推荐剂量2 Gy×2,可重复放疗。

    B 细胞淋巴瘤主要修订内容

    滤泡性淋巴瘤(FL)

    (1)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的B-R 方案作为一线方案上升为Ⅰ类推荐。其循证医学依据来自于德国惰性淋巴瘤研究组(StiL)进行的一项Ⅲ 期临床研究。该研究随机比较了B-R/R-CHOP 一线治疗FL 等惰性淋巴瘤的疗效。B-R 的ORR 与R-CHOP 相似,但是B-R 的CR率为73%,而R-CHOP 为39.6%,BR的PFS(无进展生存)为54.9个月,而CHOPR 为34.8 个月。B-R 的血液毒性显著低于R-CHOP.但是B-R 是否为FL的最佳一线治疗选择还有争议。

    (2)首次缓解后的治疗选择: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和放射免疫治疗(RIT)均从2B 类推荐上升

    为Ⅰ类推荐。前者的循证医学依据来自于PRIMA 临床研究。该研究对象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

    一线治疗有效的高肿瘤负荷FL,获CR/CRu/PR 后随机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2 年,8 周一次,

    或观察。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使FL 进展风险降低50%,24 个月时R 维持组PFS 率为

    82%,而观察组为66%.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RIT 作为Ⅰ类推荐是基于对FIT Ⅲ期临床研究的长

    期随访结果。该研究对象为一线化疗、或免疫化疗后获CR/CRu/PR 的患者, 随机接受90Y-ibritumomab 巩固治疗或观察。随访66.2 个月,CR/CRu 患者的5 年PFS 率为57%,观察组为43%.PR 患者,治疗组的5 年PFS率为38%,对照组为14%.耐受性良好,但RIT 治疗后有可能增加继发性MDS 的风险。

    特别强调目前无论哪种缓解后的治疗,FL 患者的总生存(OS)尚未观察到明显获益。

    目前的治疗选择更加趋向个体化。既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症状、近期和远期治疗目的、合并症、经济承担能力,也要考虑疾病的分期、FLIPI 指数、是否有病理类型转化、病变侵及部位、既往治疗方案、前次治疗至今的间隔时间等。

    基本原则是:(1)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通常不适于巨大肿块的患者;(2)方案的选择要尽可能减少对将来治疗的影响和风险,如氟达拉滨在年轻患者应慎重使用,因为这些患者将来可能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苯达莫司汀的骨髓毒性及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尚不明确;(3)蒽环类药物的使用时机还有争议。

    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1)新增加部分亚型:血管内DLBCL、慢性炎症相关DLBCL、ALK 阳性DLBCL、老年EBV 阳性DLBCL、富于T 细胞/组织细胞的大B 细胞淋巴瘤。但HIV 相关DLBCL、原发中枢DLBCL 和原发皮肤B 细胞淋巴瘤另有指南,未涵盖其中。

    (2)强调老年及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选择,推荐对心脏毒性更低的方案,包括R-CEPP(VP-16 +甲基苄肼)、R-CDOP(脂质体多柔比星)、R-CNOP(米托蒽醌)、DA-EPOCH 或者R-CEOP等。但上述共识目前还没有Ⅰ类循证医学证据。

    (3) 原发纵隔DLBCL(PMBL)是一种独立的大B 细胞淋巴瘤类型。目前对其一线治疗方案尚有争议,R-CHOP21 被多数NCCN医疗中心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有研究认为更强的化疗方案可能获益。放疗的作用有争议,如果化疗结束后的末次PET/CT呈阴性,或可以暂不放疗以观察。由于治疗后纵隔残留病灶常见,因此治疗后的PET/CT 检查很有必要,如果考虑继续治疗PET/CT阳性病灶,建议治疗前再取活检。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1)CLL 诊断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识别无症状、但有可能预后不良的患者。德国CLL 研究协作组提供的数据显示,17p-或11q-缺失、IgVH 突变率≤2% 、CD38 +≥30%是CLL 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因此NCCN 提出可作为预后评价指标,但是ZAP70 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

    (2)新指南强调了两个内容基于德国CLL8 和REACH 临床研究结果强调利妥昔单抗的重要性。CLL8 研究比较了RFC 和FC的疗效,RFC 的CR 和ORR 分别为44.1 和95.1%,而FC 为21.8%和88.4% ,RFC 的耐受性良好,R-FC 和FC 方案组的中位PFS率分别为51.8 和32.8 个月,3 年PFS率是64.9%和44.7%,3 年OS率分别为87.2% 和82.5%(P=0.012)。除了17p 缺失和正常核型患者,大多数伴有遗传学异常的CLL能够获益于RFC.

    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基于不同的遗传学异常(如17p-、11q-、其他异常),以及年龄和体能状态。17p-患者的初始治疗,推荐RFC/FR/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利妥昔单抗、CD52单抗±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如果有条件,首次CR 后的患者可考虑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11q-的年轻患者一线选择烷化剂很重要,如FCR、PCR(Pentostatin)、B-R;体质差的11q-患者,可选择苯丁酸氮芥± 泼尼松、B-R、CTX+泼尼松±利妥昔单抗、减量R-FC、CD52 单抗或者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无11q-或者17p-的患者,年轻患者一线可选择FR、FC-R、PCR、B-R,大于70岁或者有合并症的患者,可选择苯丁酸氮芥±泼尼松、苯丁酸氮芥或CTX±利妥昔单抗、B-R、CD52单抗或者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氟达拉滨±利妥昔单抗、克拉屈滨单药。

    套细胞淋巴瘤(MCL)

    增加了CALGB 和序贯R-CHOP/R-ICE 两个治疗强度更强的方案作为一线选择。此外,几乎所有化疗方案中的利妥昔单抗治疗地位得到肯定,均从“±”提升为“+”。

    T细胞淋巴瘤主要修订内容

    皮肤蕈样霉菌病/Sezary综合征(MF/SS)

    系统治疗新增加了C 类方案,包括脂质体多柔比星、吉西他滨、Denileukin diftitox、HDAC抑制剂(Romidepsin) 、Pralatrexate 以及其他外周T 细胞淋巴瘤参考方案。

    外周T细胞淋巴瘤

    肯定了CHOP 方案在ALK+间变大T 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价值。其他一线选择包括:CHOEP、CHOP/ICE 序贯方案、CHOP/IVE(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 表柔比星)序贯方案、HyperCVAD/MA 方案。推荐Pralatrexate 及Romidepsin 为二线治疗选择。Pralatrexate 作为二线选择基于PROPEL Ⅱ期临床研究的结果。该研究应用单药Pralatrexate 联合维生素B12 和叶酸治疗109 例复发难治PTCL,结果有效率达27%,而且66%的有效患者在第二个治疗周期前即已显效。

相关新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