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 > 泌尿外科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的临床表现

2013-02-19 08:53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根据患者出现症状的时间将ARPKD分为四种类型:围生期型、新生儿型、婴儿型和少年型。若出生时就出现症状,约50%的患儿常常死于出生后的几小时或几天,l岁以后的儿童发病率极低,能够活下来的新生儿中50%可生存到10岁,但几乎没有能活过20岁的。发病时间越早往往提示疾病越严重。新生儿、婴幼儿发病者多死于肾衰竭,当患儿活到13~19岁才发病者,死亡原因多为肝脏并发症和门静脉高压症。

ARPKD主要病变在肝脏和肾脏,在肾脏主要为肾集合管扩张,肾脏切面上肉眼可见肾乳头处的梭形囊肿,肾皮质也可见满布的小囊泡,肾蒂、肾盂和输尿管均正常。在肝脏主要的病变为胆管增生、扩张及门静脉周围纤维化。

围生期和新生儿的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出生后就出现严重的肾衰竭,出生后BUN会立即升高,另一方面增大的肾脏压迫胸廓使肺发育不良,因此,这一年龄组的患儿多半在出生后的l个月内死于肾和呼吸功能衰竭。少年期出现症状的患儿肾衰竭和高血压的发展相对较慢,而相对较为严重的临床问题是肝脏的病变,即门静脉纤维化造成的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和肝脾肿大,这一年龄组的患儿死亡原因多为肝脏的并发症和门静脉高压症。

2017临床医师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相关新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