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基础医学 > 药理学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2013-08-23 17:26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是医师需要了解的药理学知识,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

  抗心律失常药既能抗心律失常也能导致心律失常,后者即为药物的“致心律失常(proarrhythmia)作用”,它包含引起新的心律失常和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二种情况。近年报道IC类氟卡尼等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并增加病死率后,这一问题更受到广泛重视。基础与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以下介绍有关其发生机制的某些内容。

  冲动形成障碍和冲动传导障碍也是药致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在前者,主要有早后除极的触发活动,如IA类药物延长APD与复极,容易引起2.3相中电位振荡。又如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早后除极,伴有复极高度延长,IA类和Ⅲ类药可能引发。在冲动传导障碍方面,药物可因减慢或抑制传导而引起折返,加Ⅰ、Ⅲ类药可能引发之,其中ⅠB类因与结合部位解离迅速而较少引起。在慢反应细胞中,则Ⅳ类药能抑制或减慢传导。

  由于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近年临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已更趋慎重。对急性心肌梗塞而无严重心律失常者,建议不用Ⅰ类药物,必要时选用Ⅱ类药。对一般心律失常也以少用ⅠA、ⅠC类为宜。

2017临床医师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