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十大品牌教育机构!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卫生资格考试>(040)职业病学中级职称(中级师) > 正文

伤寒——职业病主治医师考试辅导资料

2009-10-16 14:09 来源:医学教育网     【 】【打印】【我要纠错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7~23日,一般10~14日。

  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4期,自然病程为4~5周

  (一)初期(侵袭期)

  病程的第1周。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阶梯样上升,可在5~7日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明显。还可伴有全身症状、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有下腹可有轻压痛。

  (二)极期

  病程第2~3周,并发症多出现在本期。

  1.持续发热:多呈稽留热型,热程可持续2周或以上。

  2.神经系统:内毒素的致热和毒性作用,表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谵妄、颈项强直(虚性脑膜炎),甚至昏迷。

  3.相对缓脉:成年人常见,并发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

  4.玫瑰疹:部分病人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多见于胸腹背部,四肢较少见。多在2~4日内消退。出汗较多者,可见水晶型汗疹(白痱)。

  5.消化道症状:腹胀、便秘多见,约10%的患者腹泻,右下腹可有深压痛。

  6.肝脾大:大多数患者有轻度肝脾肿大。并发中毒性肝炎时,可出现黄疸或肝功能异常(ALT升高等)。

  7.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

  (三)缓解期:病程第3~4周

  体温出现波动,并逐渐下降。食欲渐好,腹胀逐渐消失,脾脏开始回缩,各系统症状减轻。

  本期小肠病理的改变仍处于溃疡期,仍要警惕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

  (四)恢复期:病程第5周

  体温恢复正常,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种不适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

  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但体弱,原有慢性病病人,或有并发症者病程较长。

  临床类型:

  1.轻型——多见于儿童或发病初期使用有效抗生素、或曾接受过伤寒菌苗预防的患者。

  2.暴发型——起病急、毒血症状重、高热或体温不升、并发中毒性脑病、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或休克等。

  3.迁延型——常见于原有慢性乙肝、胆道结石、慢性血吸虫病者。

  4.逍遥型——发病初起症状不明显,能照常生活、甚至可以工作,部分患者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才被诊断。

  几种特殊情况:

  1. 小儿伤寒——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起病急、恶心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明显,易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

  2.老年伤寒——症状不典型,发热不高,病程长,易并发气管炎或肺炎、心衰,病死率高。

  3.再燃——缓解期体温尚未降至正常,又重新升高

  4.复发——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

  二、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在(3-5)×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为细菌毒素对骨髓粒细胞的抑制、破坏。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对诊断有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要参考价值。

  血小板突然下降,应警惕溶血性尿毒综合症或DIC

  2.尿常规:从病程第2周开始可有轻度蛋白尿或少量管型。

  3.粪便常规:腹泻患者大便可见少许白细胞。并发肠出血时可出现潜血试验阳性或肉眼血便。

  2)细菌学检查

  1.血培养: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90%。

  2.骨髓培养:在病程中出现阳性的时间和血培养相仿。由于骨髓中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伤寒杆菌较多,伤寒杆菌存在的时间也较长,所以,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稍高,可达80%-95%。如血培养阴性,骨髓培养更有助于诊断。

  3.粪便培养:病程第2周起阳性率逐渐增加,第3-4周阳性最高,可达75%。

  4.尿培养:初期多为阴性,病程第3-4周的阳性率仅为25%左。

  5.其他:十二指肠引流液的培养、玫瑰疹刮取液的培养,不常做。

  3)血清学检查

  肥达反应(伤寒杆菌血清凝集反应)

  实验原理:

  分析结果时,应注意以下诸点:

  (1)伤寒流行区的健康人血中可能有低效价凝集抗体存在,当“O”抗体的效价>1:80、“H”抗体>1:160时有诊断意义;

  (2)接种过伤寒疫苗者体内“TH”抗体可明显升高,因此单独出现“TH”效价增高无诊断意义;

  (3)无论伤寒或副伤寒甲或乙病人,血清中“O”抗体效价均升高,故“O”抗体效价增高时,只能拟诊为伤寒类感染,而不能区别伤寒或副伤寒;

  (4)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4种的“H”抗原各不相同,所产生的“H”抗体各异,因此,当某种“H”抗体增高超过参考范围时,结合“O”效价升高,则可诊断为伤寒或副伤寒中的某一种感染;

  (5)肥达反应必须动态观察,每周检查一次,如效价显著递升,诊断意义更大;

  (6)约有(0.10)10%的伤寒病人肥达反应阴性

  机体感染伤寒、副伤寒杆菌后会产生相应抗体,正常人因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血清中可含有一定量的抗体。一般当H抗体≥1:160,O抗体≥1:80,副伤寒凝集价≥1:80时,才有诊断意义。病程中应每周复查一次,如病人H与O的凝集价均高于参考值或较原凝集价升高4倍以上,则患伤寒的可能性很大。若H凝集价高而O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是以往预防接种疫苗的结果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所致。

  三、诊断、确诊的依据

  确诊的依据是检出伤寒杆菌。早期以血培养为主,后期则可考虑作骨髓培养。

  1.流行病学依据

  当地的伤寒疫情,既往是否进行过伤寒菌苗预防接种,是否有过伤寒病史,最近是否与伤寒病人有接触史,以及夏秋季发病等流行病学资料均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

  2.临床依据

  持续发热1周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表情淡漠、食欲不振、腹胀;胃肠症状,腹痛、腹泻或便秘;以及相对缓脉,玫瑰疹和肝脾肿大等体征。如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对诊断更有帮助。

  3.实验室依据

  血和骨髓培养阳性有确诊意义。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反应阳性有辅助诊断意义。

  四、鉴别诊断

  1.病毒感染

  2.细菌性痢疾

  3.疟疾

  4.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5.血行播散性结核病

  6.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斑疹伤寒、恶性组织细胞病等鉴别。

  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消毒与隔离

  2.休息

  3.护理

  4.饮食

  (二)对症治疗

  1.高热:多用物理降温

  2.便秘:生理盐水低压灌肠,50%甘油或液体石蜡灌肠,禁用高压灌肠和泻剂。

  3.腹胀:少进食豆奶、牛奶等产气食物,可肛管排气,禁使用新斯的明等促进肠蠕动的药物。

  4.腹泻:低糖低脂食物

  5.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

  (三)病原治疗(疗程均为14天)

  1.氟喹诺酮类:该药对伤寒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临床疗效较满意,为首选药物。副作用有胃肠不适、失眠等。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

  2.氯霉素:对氯霉素敏感的非耐药伤寒杆菌株所致病例,氯霉素仍为有效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血象的变化,尤其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可见血小板减少、再障等发生。

  3.头孢菌素: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用于伤寒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也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需静脉给药,而且价格昂贵,少数病人疗效不佳,不作为首选药。

  4.复方新诺明:对非耐药菌株有一定疗效。但对磺胺过敏、肝肾功能不良、贫血、粒细胞减少者忌用。

  5.阿莫西林:对非耐药菌株有一定疗效。

  (四)并发症治疗

  1.肠出血

  卧床休息,禁食或少量流食。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志变化及便血情况。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可使用一般止血剂,根据出血量多少适当输入新鲜血液。病人烦躁不安时,可适当使用地西泮。大量出血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处理。

  2.肠穿孔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热量供应。加强抗菌药物治疗,控制腹膜炎。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手术治疗。

  3.中毒性心肌炎

  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下,应用糖皮质激素、改善心肌营养的药物。如出现心力衰竭时,可在严密观察下应用小剂量洋地黄制剂。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43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正保医学会议中心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