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基础医学理论 > 医学伦理学 > 正文

临床诊疗道德的意义

2014-12-03 15:35 医学教育网
|

临床诊疗道德的意义:

1.诊疗手段的“两重性”需要医务工作者遵循高尚的诊疗道德:

作为医务人员,其具体任务是诊断疾病、指明预后,设计和实施治疗方案。临床医学的总任务和临床医生的具体任务、目的是一致的。临床医生所选择、实施的诊疗手段,目的是为了恢复病人的健康,但有时这两者也会出现相背离的情况。例如,临床上为治疗疾病而用药,有时却由此引起了药源性疾病。药理学的研究表明,药物具有正负两重性的作用,如应用链霉素来治疗结核病,可能发生对第八对脑神经(位神经)的损伤;应用镇痛药物止痛却可能带来药物成瘾问题;现在,以表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类和合成化学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其发生频率和疾病表现的严重性、多型性复杂性,已成为临床医学面临的新课题。手术治疗可以去除病灶,解除疾病的痛苦,但也同时给患者机体带来不可避免的损伤和痛苦,如感染、创伤、机体内环境失衡、器官功能缺损及植物性神经疾病等。某些诊断技术也有明显的两重性,如X线检查有诊断疾病的作用,但其射线又有损伤骨髓细胞、影响造血功能的负作用。其他超声诊断技术也都有一定的负作用。这些负作用的产生,有的源于药物或技术本身,有的源于医务人员的诊疗不当。但无论什么原因,都需要医务人员去尽力避免,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切身利益,减少不应有的损伤。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临床工作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健康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疾病谱和死亡谱的主要原因已由生物、化学等自然因素,转向了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文明病”日益增多。为此,美国医学家恩格尔于1977年提出了一种不同近代生物医学模式的新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德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它要求医务人员在关注疾病的同时,更要重视病人。我国古代有“医乃仁术”之说,即把医学中的技术与仁爱的医德精神统一起来,认为医学是仁与术的统一体,“无德不医”。但是在近代生物医学模式下,患者被看作了机器,片面地强调技术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的决定作用,从而使医务人员只关注疾病而往往冷漠病人,甚至出现爱病不爱人的现象。在临床诊治中,只关注病人的局部病灶而忽视了人的整体,只重视疾病的病理而忽视了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局部定位和特异性病因的思想是一原则的体现。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作为社会性的人去对待,而不能只作为生物,更不能只作为机器。医务人员不仅应关注疾病,而且要同情、关心病人,满足其多层次的需求。既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性,又要调动患者的主体性。不能无视患者的意见,而一意孤行,置患者的建议于不顾,把患者看作纯粹消极的、无知的存在物。为此,医务人员必须更新知识,并培养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等,同时应加强医德修养,以一颗赤诚之心,去与患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既要重视生理因素,也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

其次,既要维护患者的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公益。医学人道主义作为医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有其广泛的适用性,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也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医学诊疗工作中都要讲医学人道主义。但是,传统的医学人道主义是以维持病人生命为最高准则的,生命神圣论是其最高信条。在这种生命神圣论中,其所讲的“人”是单纯的、抽象的个人,而没有将其放在社会关系之中,医生与病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线性关系,医生只对他面前的病人负责。在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下,患者是被作为“社会的人”来对待的,是社会的一员,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单个的“人”。与此相适应,当代的医学已经发展为一种庞大的社会事业,医生的行为,在许多情况下,不只是对病人,而且往往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许多医疗行为从某一病人来说是需要的,但就其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来说,就未必是正确的。如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患者优先?满足某个病人会不会危及广大病人的利益?某些不可逆转的濒死病人是否应不惜代价去抢救?先天残废并存在严重缺陷的新生儿是否有存活的价值?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医务人员就需要掌握正确的处理原则,走出传统医学人道主义的误区,在关注生命圣神的同时,还要重视生命的质量和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只有自觉地把生命神圣、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统一起来,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高尚的诊疗道德是防范医疗纠纷的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方面与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医务工作者的服务质量有关。高尚的医德、良好的服务质量不仅是为患者提供最佳医疗服务的保证,也是尽可能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无数事实证明,医德高尚的人,他们在运用医疗技术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总是力争最佳治疗效果,力争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和事故,力求消除或减少副作用,即使有时出现了某些问题也能够得到患者的谅解。医学.教育网整理而医德较差者,即使其动机和目的无误也可能引起患者的怀疑或误解,导致不应有的医疗纠纷。

4.高尚的诊疗道德是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

良好的医德,是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和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在动力。所谓规章制度,无非就是对工作提出一些要求,规定应该如何做和不应该做的种种事项。各种工作的规章制度,往往同时就是以从事该项工作的人提出的要求,要求他们认真地完成所负担的任务。例如,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手术操作制度、敷料消毒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等,都莫不如此。这些制度的核心,就是以对病人高度负责为前提的。因此,如果没有医务人员的自觉性,如果医务人员不了解执行这些制度的道德责任,仅靠几个行政领导人,规章制度是很难执行的。医学.教育网整理医务人员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和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良好的医德风尚,是创造性地执行规章制度的智慧源泉。任何一种制度,不管其多么科学和完善,都只能反映该领域带普遍性、本质性的要求,绝不能将这一领域内的一切问题概括无遗,而规章制度又必须是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这就要求执行制度的人,经常注意新的情况,本着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灵活地使制度适应于某些具体、特殊的情况。事实上,在医疗工作中,从来都存在对待规章制度持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人。一种是持消极、机械态度的人。他们那种表面上似乎遵守规章制度的做法,实际上常常正是他们不负责的表现。如某患者提出一些合理的、应予满足的要求,他们常借口医院的规定而拒绝为病人服务。另一种是持积极态度的人。他们善于把严格执行制度和处理某些特殊个别的情况结合起来,从不把制度规定的要求当做为病人服务的极限。两种对待规章制度的态度,正是医德精神不同的反映。上常常正是他们不负责的表现。如某患者提出一些合理的、应予满足的要求,他们常借口医院的规定而拒绝为病人服务。另一种是持积极态度的人。他们善于把严格执行制度和处理某些特殊个别的情况结合起来,从不把制度规定的要求当做为病人服务的极限。两种对待规章制度的态度,正是医德精神不同的反映。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2024中西医摸底测试解析

    2月29日 19:30-21:00

    详情
    2024公卫摸底测试解析

    3月1日 19:30-21:00

    详情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