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专长)考试 > 备考资料

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郁证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2020-10-22 18:50 医学教育网
|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郁证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1.辨证要点

(1)辨六郁及主次:郁证的症状纷杂,应综合病史资料,抓住主症,辨别六郁及主次。郁证的发生每有精神刺激、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故郁证以气郁为主要病变,常兼有血瘀、化火、痰结、湿阻、食积。胸胁胀满,痛无定处者,为气郁;胸胁胀痛,痛有定处,舌有瘀点,则为血郁;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舌红苔黄者,为火郁;胸胁满闷,咽中如有异物梗塞者,为痰郁;身重,脘腹胀满,口腻,便溏者,为湿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者,为食郁。

(2)辨脏腑: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如心神失养、心血不足、心阴亏虚等均为心系的病变,其次是肝、脾、肾的亏虚。

(3)辨虚实:本病初起一般以气、瘀、痰、火等郁为主,属实;而日久易伤正气,气血阴精不足,则属虚。

2.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郁证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在实证的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败胃,祛痰而不伤正;在虚证的治疗中,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郁证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

驱虫药的功效主治和使用禁忌—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消食药的功效主治和用法”

以上关于“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郁证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最后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林远 中医专长医师 《中医外科学》 免费试听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