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专长)考试 > 备考资料

2020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带下过多的辨证论治

2020-11-02 18:31 医学教育网
|

距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越来越近,相信很多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对“2020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带下过多的辨证论治”感兴趣,记住考点考试不丢分!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相关知识点如下:

辨证论治

1.脾虚证

主症: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面色白或萎黄,四肢倦怠,脘胁不舒,纳少便溏,或四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或腻,脉细缓。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常用党参、白术、白芍、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等。

若脾虚湿蕴化热,症见带下量多,色黄,黏稠,有臭味者,治宜健脾祛湿,清热止带,方用易黄汤(方见经断复来)。

2.肾阳虚证

主症: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暗,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方药:内补丸(《女科切要》)加减。常用鹿茸、肉桂、菟丝子、刺蒺藜、黄芪、白蒺藜、肉苁蓉、桑螵蛸、制附子、紫菀等。

3.阴虚夹湿证

主症: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口燥,或烘热汗出,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常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黄柏、知母等。

4.湿热下注证

主症: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质黏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阴瘙痒,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方药: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加减。常用茯苓、猪苓、泽泻、赤芍、丹皮、茵陈、黄柏、栀子、牛膝、车前子等。

若肝经湿热下注,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质黏稠,或呈泡沫状,有臭气,阴痒,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头晕头痛,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肝利湿止带,方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若湿浊偏甚,症见带下量多,色白,如豆渣状或凝乳状,阴部瘙痒,脘闷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疏风化浊,方用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加苍术、藿香。

5.热毒蕴结证

主症: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烦热头晕,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常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等。

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婴儿湿疮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湿疮的辨证论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带下过多的辨证论治”相关内容,轻松备考,事半功倍!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林远 中医专长医师 《中医外科学》 免费试听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