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专长)考试 > 备考资料

经间期出血的定义—中医专长医师证考点

2021-07-23 15:12 医学教育网
|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报名成功之后,复习备考就要马上准备起来了。经间期出血的定义的相关知识一直是考试历年常考考点,医学教育网为广大考生整理相关考点如下:

(一)定义

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氳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二)应与经间期出血鉴别的疾病

1.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经量正常或时多时少,基础体温由高温下降至低温时开始出血;而经间期出血月经量较少,出血时间规律地发生于基础体温低高温转变时。

2.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周期尚正常,仅量少,甚或点滴而下;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两次月经的中间时期。

3.赤带

赤带排出无周期性,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可有接触性出血史,妇科检查常见宫颈糜烂、赘生物或子宫、附件区压痛明显;经间期出血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2~3天可自行停止。

(三)病因病机

经间期是继经后期由阴转阳、由虚至盛之时期;排泄月经后,血海空虚,阴精不足,随着月经周期演变,阴血渐增,精血充盛,阴长至重,此时精化为气,阴转为阳,氤氲之状萌发“的候”(排卵),这是月经周期中一次重要的转化。若阴阳调节功能正常者,自可适应此种变化,无特殊证候。若肾阴不足,或湿热内蕴,或瘀阻胞络,当阳气内动之时,阴阳转化不协调,阴络易伤,损及冲任,血海固藏失职,血溢于外,酿成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

禀赋不足,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伤肾,或思虑过度,欲火偏旺,以致肾阴偏虚,虚火耗精,精亏血损,于氤氲之时,阳气内动,虚火与阳气相搏,损伤阴络,冲任不固,因而阴道出血。若阴虚日久耗损阳气,阳气不足,统摄无权,血海不固,以致出血反复发作。

2.湿热

常因情怀不畅,肝气郁结,克伐脾胃,不能化水谷之精微以生精血,反聚而生湿,下趋任带二脉,蕴而生热。复加经间阳气内动,引动内蕴之湿热,热扰冲任子宫,以致出血。

3.血瘀

体质素弱,复因经产留瘀,瘀阻胞络,或因七情内伤,气滞冲任,久而成瘀,值氤氲之时,阳气内动,血瘀与之相搏,瘀伤血络,血不循经,以致出血。

(四)辨证论治

经间期出血的辨证,主要针对出血的量、色、质及全身症状进行辨别。临证还需根据体质、全身情况、舌苔、脉象以及基础体温曲线波动进行辨证,确立证型,拟定治疗方案。

本病治疗重在经后期,以滋肾养血为主,兼热者清之,兼湿者除之,兼瘀者化之,但必须认识到本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阴阳互根的关系,补阴不忘阳,选择适当的补阳药物。

出血时在辨证论治前提下,适当加一些固冲止血药,使阴阳平和,气血和调。

1.肾阴虚证

主症: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或稍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腰酸,夜寐不宁,五心烦热,便艰尿黄,舌体偏小,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常用生地黄、玄参、白芍、麦冬、阿胶、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等。

若阴虚及阳或阴阳两虚,症见经间期出血量稍多,色淡红,无血块,头昏腰酸,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尿频,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治宜益肾助阳,固摄止血,方用大补元煎加减。

2.湿热证

主症: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出血量稍多,色深红,质黏腻,无血块,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神疲乏力,骨节酸楚,胸闷烦躁,口苦咽干,纳呆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或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方药: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常用当归、白芍、生地黄、黑豆、丹皮、香附、黄柏、牛膝、茯苓、小蓟等。

3.血瘀证

主症: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少不一,色紫黑或有血块,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胸闷烦躁,舌质紫或有紫斑,脉细弦。

治法:化瘀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常用生地黄、大黄、赤芍、丹皮、归尾、枳壳、桃仁、龟板等。

《中医眼科》五轮的临床辨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2021年国家中医专长考点:中医眼科异物取出法

中医外科疾病的消、托、补三大法—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以上“经间期出血的定义—中医专长医师证考点”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要攀登一座高山,起初在下部是艰难的,越上升越没有痛苦,最后就和坐着顺流而下的小船一样。希望广大考生考试顺利。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林远 中医专长医师 《中医外科学》 免费试听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