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冻僵(accidental hypothermia)

2008-10-22 11:38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技能准考证打印>> 技能冲刺干货>> 技能成绩查分>>

  概述

  冻僵又称意外低体温 (accidental hypothermia) ,是寒冷环境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通常在暴露寒冷环境 (-5 ℃以下 ) 后6小时内发病。冻僵患者体温越低,病死率越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

  冻僵常见于以下三种情况:①冷水或冰水淹溺。②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又无充分保暖措施。潮湿衣服和热能不足是常见诱因。③年老、体衰和慢性疾病患者在低室温下也可发生。

  根据冻僵时的体温将患者分三类:

  ①轻度冻僵(体温35~32℃):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和散热、增加基础代谢。同时,寒冷时肌张力增加、寒战产生热量。

  ②中度冻僵 (32~28 ℃):此时体温调节机制衰竭,寒战终止,代谢明显减慢,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体温每降低1℃,脑血流减少7%,代谢速度减低约6%.体温低于30℃时,窦房结起搏频率减低引起心动过缓,膜岛素分泌减少,外周组织发生膜岛素抵抗③严重冻僵(<28 ℃):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热储备机制丧失,基础代谢率下降 50% ,跨膜静息电位降低,室颤阔下降;体温24℃以下时,全身血管阻力降低。体温<20℃时,心脏停搏、呼吸停止,无脑电活动。

  临床表现

  1、轻度冻僵患者, 表现疲乏、健忘、明显肌肉震颤、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多尿和逐渐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

  2、中度冻僵患者表情淡漠、精神错乱、语言障碍、行为异常、运动失调或昏睡。体温在30℃时,寒战消失、神志丧失、瞳孔扩大、心动过缓,心电图显示PR、QRS 综合波和QT间期延长。

  3、严重者出现少尿、瞳孔对光反应消失、呼吸减慢;心电图表现心房扑动或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和特征性的J波。28℃时,常发生心室颤动。24℃时出现僵死样面容。体温≤20℃时,出现皮肤苍白或青紫、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瞳孔固定散大、四肢肌肉和关节僵硬,心电图或脑电图显示等电位线。

  治疗

  一、现场处理迅速将患者移至温暖环境。搬动时要谨慎,避免发生骨折。脱去潮湿衣服,用毛毯或棉被包裹身体。积极进行复苏抢救。在未获得确切的死亡证据前,必须积极抢救。

  二、院内处理
    1. 一般处理神志清楚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及50%葡萄糖溶液50ml.反应迟钝者,应保持气道通畅。静脉输注40~42℃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300~500ml,液体输注总量为20ml/ kg,同时给予纳洛酮和维生素B1.
    2. 复温技术将患者用棉被或毛毯裹好放置温暖环境。复温速度为0.3~2℃/h .对中、重度冻僵患者,应用电热毯、热水袋或40~42 ℃温水浴。复温速度为1~2℃/h .也可输注加热 (37~44 ℃ ) 液体或吸入加热 (45℃) 湿化氧气,或将各种灌洗液加热至40~42℃进行胃、直肠、腹膜腔、胸腔灌洗升温,复温速度为0.5~1℃ /h .也可经血液透析复温。体外循环是快速复温的重要措施,复温速度为10℃ /h .此种方法对稳定轻、中度冻僵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安全有效。心脏停搏、呼吸停止者,如果体温上升至 28℃以上仍无脉搏,应行心肺复苏及相应的药物治疗。体温升至36℃,经过各种复苏努力仍无效时,可中止复苏。

  3. 支持措施开放气道,酌情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低体温患者通常处于脱水状态,复温后可能发生血容量减少和低血糖,应注意纠正;监测心脏功能,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进行动脉血气监测,测定值应进行体温校正;放置 Foiey 导尿管,观察尿量,监测肾功能;放置鼻胃管,防止胃内容物误吸。

  4. 并发症处理长时间严重低体温会引起非心源性肺水肿、应激性溃疡、膜腺坏死、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冻僵使保护性咳嗽反射丧失,能诱发支气管粘液溢 (bronchorrhea) ,导致肺不张、支气管肺炎、吸入性肺炎和复温后肺水肿。出现上述并发症应进行相应处理。体温低于28℃时出现心律失常,应先进行复温,然后再行药物或电复律治疗,否则无效。室上性心律失常通常在复温期间或24小时内可自行转复。

执业医师考试公众号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