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华医学会 > 精神病学分会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历史

2015-04-27 18:32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历史:

马凤云、邹义壮执笔,陈学诗、周东丰审校。

1950年8月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全国神经精神科代表许英魁、栗宗华、黄友歧、王慰曾、张沅昌、夏镇夷等十余名专家汇聚北京,商讨组建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事宜,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经过一年酝酿,于1951年8月1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许英魁任主任委员,魏毓麟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

1954年神经精神科学者40余人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除学术讨论外,还酝酿了创办《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组成《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由许英魁任总编辑,冯应琨、伍正谊、王慰曾、张沅昌为副总编辑。于1955年3月13日出版了创刊号。

1956年7月23-29日,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神经精神科代表14名。按照会议安排,神经精神科学会在协和医院举行了学术讨论会。出席讨论会者有60余名;苏联专家也参加了会议。7月29日上午举行座谈会,冯应琨教授作了关于学术会及杂志方面的总结报告,征求代表意见后制订了下届神经精神科学会委员会改选方案。

1960年6月11日至1963年5月25日,根据上级通知,《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与医学会办的所有期刊一起停刊。

1963年11月25日-12月2日在广州举行了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这是我国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盛会,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100余名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12篇,其中神经内科118篇,神经外科68篇,精神科126篇。大会交流7篇,小会交流108篇,论文内容精神科以精神分裂症为重点,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生物学因素的调查和复发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在生物化学、心理学、电生理等方面的研究也已开始;对神经衰弱采取以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获得了好的效果。在小组会上精神病方面讨论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怎样防止复发及精神病的分类问题。会议期间选举产生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夏镇夷,副主任委员冯应琨、伍正谊、张沅昌、黄克维、王忠诚。

1966年9月-1978年9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停刊。

1978年7月4日-10日在南京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神经精神科学会会议,出席会议代表250名。会议收到论文1472篇,其中神经内科391篇,神经外科383篇,精神科698篇。在精神科方面,各地展开精神病的群防群治工作,论文对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不全等常见病临床研究较多。对国外精神药物的引进做了不少工作。重点讨论了精神病分类、防治网的组织、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等。会议指定由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成都五个地区的代表组成专题小组,对1958年制订的《精神病分类(草案)》进行修订,修订稿寄发全国各地代表征求意见。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第三届委员会,选举出主任委员夏镇夷,副主任委员冯应琨、伍正谊、张沅昌、黄克维、王忠诚医学|教育网整理。讨论了神经精神科学会工作,召开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会议,由冯应琨介绍了编辑委员会的筹建工作。

1979年在上海由在夏镇夷、于清汉、陶国泰等9名教授参加,对《精神疾病分类(草案)》进行了适当修订后,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上正式公布,名为《精神疾病分类(试行草案)》,《草案》将精神疾病分为10类。

1981年11月在苏州市召开中华医学会精神分裂症专题学术会上,又对试行草案重新修订,并经全体会议代表通过,作为我国正式分类标准,命名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分类-1981》,为全国各地精神病工作者广泛采用。与此同时,会议制订了我国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984年在黄山、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主持召开了"全国情感性精神病专题学术会议".会议制订了躁狂抑郁症的诊断标准。1985年10月在贵阳市召开了"全国神经症座谈会",会上制订了神经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至此,对最常见的三类精神疾病逐个制订了我国自己的临床工作诊断标准。

1986年6月3-7日在重庆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的38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正式代表220名,列席代表164名,香港大学黄震遐教授应邀参加了会。会议收到论文990篇,大会交流12篇,其中精神科6篇,小会交流76篇,精神科24篇,小会重点发言140篇,精神科78篇。文章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会议期间精神科学者提议成立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工作委员会,并要求通过专题研究与现场测试,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制订出全部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会议民主协商推选杨德森为委员会组长、张明园、舒良为副组长。会议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第四届委员会,选举陈学诗为主任委员、周孝达、沈渔村为副主任委员。委员会同意组建精神科方面的儿童精神病学学组及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工作委员会。

1989年4月西安会议,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常委扩大会议通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工作委员会任务告一段落。

1991年《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获卫生部科研成果三等奖。

1991年9月16-20日在天津召开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神经科学会会议。出席会议代表来自全国28省、市、自治区330名。收到论文800余篇,大会发言74篇,精神科34篇,分组报道229篇,精神科122篇。会议论文精神科方面开展了跨文化心理和精神病学研究,亦进行了流行病调查,对吸毒、酒癖、社会文化变迁与健康、自杀、卖淫等进行了研究。兴起司法精神病的研究,对刑事责任能力的鉴定问题初步统一了鉴定标准和规范。对情感性精神病的流行病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召开了神经精神科学会第五届委员会,民主选举陈学诗为主任委员,沈渔村、王新德、江德华、张明园为副主任委员,委员会通过了组建精神科的生物精神病学组、社会精神病学组、司法精神病学组、少年儿童精神病学组和民族文化精神病学组。

80年代,学会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分别于1980年、1986年、1988年、1992年在国内兴趣办了中美、中法、中美、中日精神病学术交流会,促进了我国精神病学学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学会在国际上的声望,使更多的国际同行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精神病学。

1993年2月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届第十五次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

1994年5月8-11日在泉州市召开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成立暨第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会议代表273名,会议收到论文800余篇,交流372篇。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第一届委员会,民主选举张明园为主任委员,沈渔村、杨德森为副主任委员,周东丰为学术秘书,委员会聘请陈学诗为名誉主任委员,夏镇夷、于清汉、陶国泰、伍正谊、莫淦明为名誉委员。委员会讨论通过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五稿。并编印《中国精神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自1994年与神经病学分会分开并独立建会以来,以发展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精神病学事业为己任,在加快学科建设、促进科学研究、推进临床工作、举办学术会议、从事继续教育、培养中青年人才和加大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发展。可以说,精神病学是近10年来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也将成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我国精神病学能够紧跟国际水平,快速发展,这与精神病学分会全体成员的努力工作和中华医学会的大力支持有很大关系。

下面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1994年独立后的活动和发展情况介绍如下:

坚持学会宗旨,遵守学会章程,认真执行学会各项规定,积极完成总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参加总会举办的各项活动。根据总会的指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1995年在福建泉州举行了成立大会(从原有的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分会独立出来)及第一届全国学术年会,取得成功。同时组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投票选举了常委会、一名主任委员(张明圆教授)和两位副主任委员(沈渔村教授和杨德森教授)。

1997年北医大精研所沈渔村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的首位精神病学院士。

1998年学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了第二届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全国年会,参会人数400余人,会议取得成功。会上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和常委会,张明园教授继续当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周东丰和陈彦方教授担任。邹义壮博士担任学会学术秘书,施慎逊教授担任工作秘书。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的新一代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分工合作,有事民主协商解决,有比较详细的工作计划。所有重大问题由常委会讨论研究决定。

1999年由全体委员推荐和投票选出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的10名青年委员,为学会的组织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

1999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共同召开的精神卫生高层动员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夫人亲自赴京参加全部会议,李岚清副总理来信表示祝贺。精神卫生高层动员会,促使政府部门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加强了精神卫生的宣传力度,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按时向总会上报学术活动计划,并及时上报有关材料。第六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术会议和神经症与应激相关疾病会议均如期在昆明和北戴河召开。第四次妇女精神卫生学术会议因故改在2000年4月与年会合并召开。

2000年4月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了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精神病学会学术年会,450余人(包括50位美国精神病学家)参加了为期4天的会议。参加年会开幕式的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主席Allen Tasman教授(美方会议主席)、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中华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张明园教授(中方会议主席)、中华精神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陈学诗教授等医学|教育网整理。两会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对外联络部和北京回龙观医院共同承办。年会共收到全国寄来的论文456篇。有关的会议信息和论文都可以上网查看。 学会近三年的工作情况:

在陈彦方教授主持下,进行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III)的制定工作、全国范围的现场测试和专家研讨会。CCMD-III将包括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护理诊断、治疗指南、诊断量表和病历教学光盘,中英文对照。新的CCMD-III在尽量与ICD-10接轨的同时,保留了国内的一些特殊疾病的诊断。CCDM-III在2000年12月24日通过中华精神科学会常委会最终审定,于2001年4月出版,与国内精神病学工作者见面。中华精神科学会已于2001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CCMD-3学习班》后,2002年四月又分别在济南、8月在昆明进行了第五期和第六期《CCMD-3学习班》,参加学员180余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中华精神科杂志通过编辑部和首届编委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杂志的内容和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中华精神科学会的核心刊物,为学科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受到好评。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2001年7月杂志编辑部在桂林召开会议,组成了中华精神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誉主编沈渔村教授,顾问陈学诗教授、杨德森教授、翟书涛教授,主编张明园教授,常务副主编周东丰教授,副主编姜佐宁教授、陈彦方教授、沈其杰教授。

2018医师资格考试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